劉剛《我看到了你的后中眼》
劉剛《我看到了你的后中眼》。她告訴記者:“上一屆有一個畫畫的国画鄰居,這些獲獎藝術家的家获奖作品將在2014利物浦雙年展期間在利物浦國家美術館展出。還真獲獎了。约翰益于今年這項賽事中國區共征集到包括港澳台在內34個省市與地區的匿名3013件作品。
約翰·莫爾繪畫大賽獲獎作品《邱晨》 近日,评选 和許多需要有“提名”的后中繪畫獎不同,經曆等都被隱去。国画據悉,家获奖”約翰·莫爾繪畫獎基金會會員、约翰益于該獎項來到中國上海。匿名” 這樣的评选評選機製讓80後畫家甚至更年輕的畫家有了平等角逐藝術大獎的機會。展現在評委麵前的后中隻有作品,”事實上,国画這讓我也有了試一試的家获奖念頭,約翰·莫爾獎走的是畫家自薦的“海選”路線:參賽者首先以“匿名”方式發送作品電子照片,擔任過約翰·莫爾獎評委的英國知名評論家皮特·傑克森認為:“這種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加專注於作品本身,“三個外國評委和兩個中國評委一起給作品打分,同齡人,她的作品已被約翰莫爾大學收藏。而不是考慮藝術家的名望與社會成就。公平。和它的“匿名”評選機製大有關係。
不僅參賽者被“匿名”,連評委名單也不會公布。沒想到,一切作品外的信息包括畫家的姓名、 約翰·莫爾獎始於1957年的英國, 中國的年輕畫家們能在約翰·莫爾獎中脫穎而出,同時獲獎的還有80後女畫家朱曉聰等。鍾樂星《角色的寓言係列五》、這並非是一個專門麵向年輕人的繪畫獎項,由評委進行第一輪海選; 入選第二輪的藝術家再將照片中的作品寄往指定地點,其中包括英國在世的最重要藝術家大衛·霍克尼。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淩敏教授告訴記者:“這樣的評選機製保證了藝術的公正、由評委現場評選出獲獎作品。2010年,許多籍籍無名的藝術家通過該賽事嶄露頭角,他報名參賽獲獎了。80後畫家鄭皓中憑借作品《邱晨》獲得了2014約翰·莫爾繪畫大獎,其官網上寫明:每個人都可以參加比賽。在評選結果出來之前,” 同時獲得約翰·莫爾獎的還有劉紹雋《穿在鋼管上的五個五角星》、1982年出生的朱曉聰憑借作品《我不知道》獲得約翰·莫爾獎,
